报告题目一:《非洲猪瘟研究进展》
报告题目二:《塞内卡病毒与天然免疫蛋白互作的分子机制》
报告题目三:《调控流感/狂犬病毒复制的关键宿主因子挖掘及机制解析》
报告题目四:《瘤胃菌群紊乱诱发奶牛乳腺炎的机制研究》
报告人:赵东明 研究员;李鑫 教授;张海丽 教授;胡晓宇 教授;
报告时间:2025年1月12日(星期日)14:00
报告地点:水利与工程学院水利楼208会议室
欢迎广大师生届时参加!
动物医学学院
2025年1月11日
报告人一简介:
赵东明,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非洲猪瘟防控研究创新团队首席,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主任,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北部区指导组专家,黑龙江省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预防兽医学-兽医流行病学带头人,荣获第十五届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长期专注于非洲猪瘟基础与防控研究,作为核心骨干,第一时间分离鉴定出国内不同类型的非洲猪瘟流行毒株,阐明其感染与致病特征,为我国非洲猪瘟防控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70余篇。
报告人二简介:
李鑫,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本科毕业于云顶国际网址送25元动物医学专业、2009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预防兽医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中国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进行博士后训练。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Immunity (2013, 2019),Cellular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1)、PLoS Pathogens (2023,2024)、mBio (2024)、iScience(2024)等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研究方向主要聚焦在病毒拮抗宿主天然免疫系统识别的分子机制、病毒诱导宿主产生炎症的分子机制以及新型模式识别受体感知核酸信号的应答机制。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中国农业大学“杰出人才”启动基金等项目。
报告人三简介:
张海丽,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唐敖庆”领军教授A岗。长期围绕流感、狂犬病、埃博拉出血热等重要人兽共患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展开研究,在病毒与宿主互作机制、人兽共患病新型诊断技术与疫苗研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近五年先后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大学首届有组织科研专项等9项课题,累计科研经费 700万元,获授权国际PCT专利2项和国家发明专利6项,参编著作4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PLoS Pathogens、Journal of Virology等病毒学TOP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吉林大学优秀青年培育计划、励新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资助。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犬学分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青年学者专业组委员、吉林省实验动物学会常务理事。
报告人四简介:
胡晓宇,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唐敖庆青年学者”,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理事。主要从事奶牛乳腺炎防控方面的研究工作,创新性的提出“瘤胃源性乳腺炎”病理概念,证明了瘤胃菌群可以通过细菌及其代谢产物迁移、免疫细胞迁移和神经途径介导的瘤胃-乳腺轴诱发乳腺炎,并确证靶向瘤胃菌群介导的瘤胃-乳腺轴是防治乳腺炎的有效途径。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并列)在ISME Journal、Cell reports、Microbiome、Plos Pathogens、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5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