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植物学学术交流,提升云顶国际网址送25元植物类基础研究水平,云顶国际网址送25元生命科学学院举办“秦鹏春生命科学论坛暨植物学基础研究学术交流会”。会议邀请中科院植物所林荣呈研究员、杨文强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田丰教授、李继刚教授、谭禄宾教授、姚颖垠教授及广州大学孔凡江教授等七位国家级人才做学术报告,诚邀广大师生参加。
会议时间:2024年1月14日8:30-15:00
会议地点:云顶国际网址送25元图书馆227学术报告厅
生命科学学院
2024年1月11日
会议日程安排
报告人简介
林荣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在华中农业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在中科院植物所获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康奈尔大学BTI植物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2008年回国,先后入选中科院人才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光生物学杰出贡献奖”等。主要从事植物光信号调控与光合作用的研究,在Science、Nat Commun、PNAS、Plant Cell、Mol Plant、Cell Reports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兼任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生命世界》科普杂志主编、《植物学报》副主编、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和《植物生理学报》编委等职。
报告题目:叶绿体与细胞核之间的信号通讯
田丰,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7 - 2011年在康奈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中国农业大学以拔尖人才引进。2012年入选国家青年人才项目;2013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2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21年荣获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主要从事玉米驯化与适应的分子遗传基础及野生种质资源优良等位基因的发掘与利用研究。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PNAS、Current Biology、Molecular Plant、Plant Cell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入选“2020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担任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New Crops、Molecular Breeding、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等期刊编委。
报告题目:玉米适应温带的分子遗传基础
杨文强,国家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9 - 2017年在美国斯坦福卡内基研究所植物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和研究助理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党委委员、中国科学院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农学院作物生理与高效农业教研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光合作用调控和豆科作物高光效相关研究。主持中组部、基金委、科技部、科学院和农业部多个项目。在Molecular Plant、PNAS、Plant Cell等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5本。荣获中科学院大学优秀教师称号,讲授的两门课程获得优秀课程。荣获北京市教工委大中小幼教书育人特等奖和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兼任中国植物学会、藻类学会理事和多个专委会委员。担任JIPB、MODA和New Crops等期刊编委。
报告题目:光合作用调控与合成生物学
李继刚,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植物抗逆高效全国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07 - 2013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分子、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受聘为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202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20年和2023年获得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颁发的“卫志明青年创新奖”和“中科三安光生物学杰出贡献奖”。主要研究光调控植物逆境响应的分子机制,包括光敏色素信号转导和避荫反应的分子调控机制,光与温度信号互作的机制,以及光与ABA信号拮抗的分子机制等。近年来以通讯作者(包括共同通讯作者)在Molecular Plant、Plant Cell、EMBO Journal、PNAS和New Phytologist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入选2021年Clarivate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任国际学术期刊New Crops副主编,以及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和Stress Biology等期刊编委。
报告题目:光调控植物逆境响应的分子机制
谭禄宾,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7 - 2010年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兼任The Plant Genome、Molecular Breeding、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New Crops等期刊编委。长期从事野生稻有利基因发掘利用和水稻驯化分子机理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Cell、Molecular Plant、Plant Journal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2020年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报告题目:水稻株型驯化的分子机理
姚颖垠,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和酿酒专用小麦品种培育,筛选和创制了加工和酿酒品质性状优良的优质专用小麦种质资源,克隆了影响小麦品质性状形成的关键基因,挖掘了影响酿酒品质的基因2个,并建立品质分子调控网络。发表SCI论文8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在Plant Cell、New Phytologist、Genome Biology、Plant Physiology等期刊发表。担任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Molecular Breeding等期刊编委。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14年入选国家高层次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报告题目: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基础与育种改良
孔凡江,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日本北海道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州市杰出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负责人。主要从事大豆分子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分子设计育种研究。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Current Biology、Molecular Plant、Trends in Plant Science、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New Phytologist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十五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广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担任学术期刊PNAS客座编辑、Plant Physiology、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Molecular Breeding、The Plant Genome、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等期刊编委。
报告题目:大豆光周期敏感性与分子育种